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77525.html
医院轮岗的时候,有位内科的主任跟我说:“你是学骨科的,首先要知道哪些病是你们看不了的,比如像胃病、肝病、肾病等等这些内科的病”。我当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没过几年,我逐渐对这一观点产生,因为很多看似丝毫不想干的病,却存在同源可能性,只去控制症状,让我们忽略挖出它的源,这是事实。
现代医学把病越分越细,科室越分越多,然而很多病要真治好,却需用于跨学科思维。跳出自己固有思考问题的壁垒,一门学科学深入了,有时容易思维固化。我们先来思考一些个问题。感冒了需要吃感冒药吗?头痛、生理痛需要吃止痛药吗?高血压一定要吃降压药吗?当然要。但吃药后我们不能没有思考。记得老师常说“急则先治其症,继而标本兼治。”这个本就是根,根怎么找,什么是根?推理思路的破冰
但是如果我们用综合的“全科思维”来看这些病,其实并不复杂。就像胃病这个非常常见的内科病,西医把胃病做了很多的分类,比如像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良恶性肿瘤、急性胃扩张等等。但是西医给出的治疗策略只有一招:用保护胃黏膜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来控制症状。
前年在国内我遇到一位胃痛两年来一直靠奥美拉唑、法莫替丁和胶体果胶铋来缓解症状的病人(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是抗酸的药,胶体果胶铋是保护胃黏膜的药),他是在深大教解剖的老师,学西医出身。那时候一般人听说骨科医生研究生物力学的,倒腾筋膜解决内脏问题,都抱持怀疑态度,他做解剖知道筋膜与内脏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当同事介绍让他来找我,他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他吃的这些药物确实帮助控制了胃痛,但是他经常会出现腰痛和背痛。当然,这个腰背痛内科大夫就不管了,因为他觉得这应该是骨科医生的事儿了,所以这个病人来找我给他看背痛和腰痛。我给他检查完之后发现,他腰和背都没什么问题,背痛和腰痛就是胃病引起的,但是我肯定不能再将他推回给内科,因为按照科室的诊疗思路来看,像这些病,能帮他控制胃痛的症状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在给他做腹部触诊的时候,在他左侧的胸廓下缘摸到有一条拧在一起的组织。
左脚长、左脚脚尖外旋、跟骨横卧、第二趾、第三趾关节屈起、脚趾腹侧有不自然的纹路现象。
典型下肢浅筋膜牵拉坠拉内脏筋膜致使腹腔空间形成挤压。
我让他做深呼吸(胸式呼吸),发现这个拧在一起的东西会拽住胸廓。我让他呼气的时候把腹部挺起来,我把他的胸廓往斜后方翻起来,借着胸廓的打开和膈肌展开的拉力把这里拧住的地方给展平之后,他的胃和腰背就好多了。
在我们的身体当中,胃壁细胞可以分泌胃酸(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粘膜一直接触着高浓度的胃酸)。除此之外,胃还受到胃蛋白酶、胆盐或者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的侵袭。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胃十二指肠粘膜能分泌一些粘液、蛋白,形成一种屏障,能够抵御这些酸性物质或消化酶的侵袭,两者通常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虽然在西医上来说,很多类型的胃病还是“病因不明”,但是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伤害”和粘膜自身的“防御”之间失去平衡的这个结果是确实的。在临床当中有很多的胃病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的“保护”和“损害”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导致。
要真正意义上治好这些病,不能光用各种各种的“拉唑”(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等),或者是各种的“替丁”(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等),这些药物主要是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也可以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虽然这种药物治疗的手段是目前治疗胃病的主流方法,但这掩盖不了这种治疗“治标不治本”的事实。
胃酸本身是无罪的,而且它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胃液分泌不足,我们身体当中消化与防腐制酵的“大任务”就会被弱化,这样很容易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障碍。在我们身体当中,有很多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足够浓度的胃酸才能最好的吸收,比如像铁、锌和B族维生素。
我们不应该一直揪着胃酸,它不是元凶,就像我们不应该只捏着肌肉,它酸痛是一个警报信号,说明张力异常,那是一个受害点。通常痛的地方筋膜是被摊薄了,不该再处理,而应找到紧的锁,它们往往成双成对地出现。就像肩胛骨内侧缘上角的筋膜手术,典型的头痛医头。
唉。
胃酸缺乏很容易让细菌在胃里面肆无忌惮的繁殖(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胃酸不会无缘无故的增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胃酸的“分泌”和胃部的“保护屏障”(粘液、蛋白,形成的屏障)之间达到平衡。所以说看这些病的核心不是光想着去“制酸”,而是要去辨证论治,这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就像明代著名医家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所说的:“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殊途同归地,现代西医筋膜学说对此也抱异曲同工观点,内脏筋膜包裹五脏六腑,给予保护,这看似拥挤的空间实则彼此有条不紊地协作,是最精密神奇的机器。可同时身体从上到下的张力场相互联动,张力均衡即太平。一旦一方异常,间接牵连之远,超乎你想象,一环扣一环,我们今天看到的根,明天可能就发现也只是表象,还有更深的,这也是研究人体的趣妙,挖一层是一层的乐。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