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胃病大国”这主要与我国的饮食习惯和烹饪爱好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常说“10个人中9个有胃病,只是大小而已”。胃对我们的身体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食物经口腔、食道而进入胃内,在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而且还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所以,日常养胃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我们日常的哪些习惯会损伤胃部健康呢?
胃有“五怕”,最好一个不沾,牢记“三字诀”,胃会慢慢变好!
胃有“五怕”,最好一个不沾
第一怕、不按时吃饭
长时间饥饿让人对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后饥不择食,往往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更爱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惫地凑合吃完晚饭,很多人常是简单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饭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运动,热量过剩,从而转化为脂肪,易导致发胖。
第2怕:饮酒频繁或者过量
长期饮酒,特别是饮烈性酒可引起血压升高,随着饮酒量增多,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多,饮酒可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发生脑部出血性中风,且多数病情较重,急性期死亡率极高。长期大量饮酒也可使缺血性中风危险性增加20%~30%,因为饮酒不仅会使血压升高,也会使血黏度增高,红细胞柔韧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从而易形成血栓。
第3怕:狼吞虎咽
食物在进入胃之后需要经过眼膜消化,然后适当在变成乳状之后才会达到肠道,因此吃饭一定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细嚼慢咽可以有利于唾液的分泌及时使食物消化吸收,吃饭过快会使食物咀嚼不完全,从而会损伤胃粘膜,还会加重胃部的负担,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太长会导致胃动力下降,影响胃功能。
养胃第一字:食——吃对,胃病就好了一半
粥类
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摄氏度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软熟的稀饭入口即化,下肚后非常容易消化,很适合肠胃不适的人食用。、增强食欲,补充体力。生病时食欲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泽鲜艳又开胃的事物,既能促进食欲,又为虚弱的病人补充体力。防止便秘。稀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饥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