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总会勾起对母亲的深厚情意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很久以来,我都不喜欢过国际性的节日,但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我的情感里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我出生在这一天,也因为这样,我的妈妈再也没有过个本来属于她的节日,而是带着所有的愿景和慈爱,把这一天全部给了我,连同我的妻子,妹妹和弟嫂也失去了她们的好日子。可以这样说,全世界妇女追求解放的日子却是我母亲永远的苦难日。

母亲今年82岁了,岁月夺走了她的青春,劳累让她的身体瘦弱不堪,每天靠着几汤匙的食物维持着生命,可是,她总会惦记这个日子,总要在这一天为年近6旬的儿子亲手做一顿丰盛的生日餐,似乎只有这样,她才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

开始准备生日餐的老母亲

明天又到了这个日子,妈妈也早早地在准备了,我百感交集,想写一篇文章献给妈妈!

妈妈悲惨的童年

妈妈的童年很辛,一岁日就失去了父亲。在旧社会没有了当家人是悲惨的,妈妈的儿时生活就是写照。妈妈是湖南宁乡人,出生在回龙山下一户富有的中医世家;外公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郎中,还开了一间很大的药行。由于外公生性豪爽,常给穷人免费看病施善,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染上了好酒的毛病,在妈妈出生才一年时,就离开了人世。

外婆带着三个孩子,本可以靠家业生活下来,可是,外公的兄弟们起了心,他们怕祖业外流,就合计逼着外婆改嫁,把妈妈的姐姐提早嫁人,年少的舅舅则随叔叔;外婆怕苦了孩子,坚决不从,结果被狠心的叔叔们赶出了家门,夺走了全部家产。孤苦伶仃的外婆带着三个孩子住到几里地外的麦田乡一个破房子里生活,头几年靠外公的一些朋友施舍,姨妈15岁嫁了一户好人家,外婆就领着几个孩子住到了姨妈家。

后来的日子稍稍平稳了一些,舅舅也成了好劳动力,妈妈便读上了书,还能帮着哥哥姐姐做些农活。

新中国给了妈妈好机会

解放后,妈妈继续读初中,年,国家发出号召;要挖掘祖国的中医遗产,大力培训中医人才;年,国家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各县市也纷纷成立了中医培训学校,中医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那时,招生都是在各乡镇选择优秀青年,妈妈因为常看外公留下的医书,有一些基础,加上有文化,就报考了宁乡县中医培训学校并顺利录取;在宁乡县学习的三年时间,边学习,边实践,还参加了防治血吸虫的工作,医学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

妈妈在湖南中医学院上学时的照片

年妈妈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湘潭地区公安处工作的父亲,年结婚后由组织照顾医院中医科工作,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这段时间,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难的时期,妈妈还被派到乡下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防疫抗灾工作。

年3月8日,我出生了!

年,因为妈妈工作出色,医院推荐到湖南中医学院继续深造,那时,我还年幼,妈妈就把外婆接到了湘潭,照顾我和家里的生活。在中医学院学习的三年里,妈妈的理论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9月,妈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了工作岗位,还没来得及坐下来上班,刚好赶上了医疗要面向农村的下乡运动,妈妈临战受命,没来得及和远在茶陵办案的父亲商量,就在三天后坐着一辆人力板车,带着外婆和我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到了30公里外的湘潭县河口区卫生院。这一干就是8年。

爸爸妈妈年轻时的照片

响应号召支援农村医疗

河口区卫生院建在河口镇对面的一个小山坡上,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一栋房子,一头是住院部和诊疗室,另一头就是医生的宿舍,中间连着一个40来平方米大小的门厅,中药房就设在门厅里;妈妈的宿舍是一间不到12平方米的简易房,一家三口就住在这间房子里,共住着一张床。后来,我的弟弟妹妹相继出生了,就在大床边搭了一个小床,小小的房间里挤着5口人。爸爸的工作很忙,一个月也难得来看一次,有时去外地办案,3.4个月回不来也是常事。

刚去的两年间,医院看病外,还经常要出诊,农村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河口区管着几万人,有几百平方公里范围,出诊要背着一个医药箱,有时还要拿一根打狗棍翻山越岭,出去就是一天,远的地方还要在农民家里借宿。

妈妈去河口时的照片

妈妈在这段时间办了一期聋哑治疗班,有20多名聋哑人每天要接受银针,中药和发声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名病人能发出“毛主席万岁”的模糊声音,医院其他小孩子总是要他讲这句话,他也不厌其烦的重复着,看得出,这名病人很开心。还记得有一次,医院旁边一口大水塘边学大人钓鱼时,有十多名哑巴过来了,他们折下一些树枝当作钓杆,用医院的大头针做成鱼钩,帮我钓上了一水桶的鲫鱼和游鱼,妈妈把鱼交给食堂给哑巴补充伙食,自己带回来一些,为这事挨了院长的批评,说是以公谋私。

遭受变故经历坎坷

年,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受到“三开”处分遣送回了岳阳老家,妈妈成了反革命家属,我们家的厄运跟着来了;妈妈经常要受批斗,作检查,心情很不好;我刚好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可是父亲在乡下更艰难,为了安慰父亲,妈妈就把我和年幼的妹妹送到了岳阳。我是一年后才返回河口的,凭着背数字的能力一入学就成了班干部。

那时一家五口人靠妈妈一个月38元钱的工资过日子,不时还要寄些油盐给父亲,所以生活十分清苦;记得我上学时穿的衣服是把小时的衣服接长的,我不肯穿,还挨了妈妈一顿骂。直到年爸爸平反后,我和弟弟,妹妹还有外婆才回到了湘潭,妈妈独自一人还留在乡下。这个时期,她领了一个任务,和另外两名医生负责培训2期赤脚医生,这些人来自湘潭县22个乡镇,经过一年培训后妈妈才获准回到原单位,这时已经是年了,从年下乡算起,整整8个年头了。

值得欣慰的是,妈妈培训的这批人都成了材,大部分成了各区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少数几个人后来成了县里的领导,有一个还成了省卫生部门的骨干。

为了孩子放弃专业

医院后,组织上为了照顾父亲,同意把妈妈调到市里,医院缺人,妈妈有学历,有经历,又年轻,医院很想要调她,但是妈妈担心又要下放,便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妈妈之所以做这种选择,主要是为了我们3个孩子,那时,我已经10岁了,因为营养不良,得了疳积,面黄饥瘦,体型比同年龄的孩子小了一大截,不是说笑话,年我高中毕业时才1.49高,比初中生还要矮小;妹妹因为寄养在别人家里,奶妈克扣费用,只给妹妹吃米糊,又不经常洗澡搞卫生,小小年纪就得了肾炎,脸肿得像个包子,尿蛋白四个加号,不加紧治疗连命都保不了;弟弟也只有4岁多,从1岁起就贫血,脸像张白纸一样。外婆年岁也高了,这一年被舅舅接回了老家,父亲重新分配工作到了地区化工局,经常要往下面十多个县市跑,如果没人照顾,我们是熬不过来的。

妈妈在彩印厂工作时的照片

妈妈选择了湘潭地区印刷厂工作,担任医务室的医生。印刷厂离我家有3里多地,妈妈每天要来回走4次,还要做三顿饭,身体很背累;那个时候政治学习多,他们厂里一周有3到4个晚上要搞政治学习,妈妈就要走6趟,相当于每天走18里地,妈妈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挺着,也因此落下了老胃病。

年,妈妈的胃病更加严重了,常常痛的不行,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病,一年要发作一两次,痛起来几天下不了床;爸爸看到这个情况,那年下半年就为妈妈买了一辆松鹤牌自行车,我至今记得看到自行车时开心样子;我当时在湘乡一中读补习班,第二星期回来时发现自行车不见了,妈妈也鼻青脸肿的躺在床上,一问才知道,妈妈在单位球坪学骑车时,弟弟跟在后面跑,妈妈本来没学会,又怕伤着弟弟,一头撞到球场边的汽车货架上,把头面部撞伤了,爸爸也没多说,就把自行车转售给了另一名同事,我为此哭了一场,后来一直不理那位横刀夺爱的人。

年,我参加工作几年了,由于忙很少回家,也就那一年,妈妈的身体垮了,一年多时间里连续三次胃穿孔大出血,有两次都下了病危通知书;我永远难忘一次去看妈妈时的情景;那天很热,病房里只有妈妈一个人躺在简陋的病床上,说是病床,其实只是一张木板上铺了一床硬席,闷热的房间里充满着刺鼻的药水味,房顶上一架嘎嘎作响的旧电扇要死不活的转着,送来一股股又热又臭的风,妈妈看到我进来,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艰难的挤出一丝笑意,我问妈妈还好吗?妈妈说她还好,要我不要担心,赶快去上班!真不知道那时是怎么想的,我连坐都没坐,站了几分钟就忙工作去了。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这个场景,总是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多陪陪妈妈,哪怕是端一杯水也好呀。

到了年,妈妈的身体实在扛不住那种高强度的劳累,提早5年退休了,退休工资只有几百元。后来实行企业改制,妈妈只补了两千元就成了没有主的退休人员,直到现在,工资才有元。一名60年代的大学生,又遭受这么多痛苦的老医生,就落得这样的待遇。

为了儿子和孙子,又掉了一身肉

为了孙子和儿子,又掉了一身肉

妈妈退休两年后,年我的儿子出生了,外孙也在那一年降生了,妈妈为了给我带儿子,原本来斤的身子骨一下就掉到了80斤,形同枯槁。年,我又因工作劳累生了一场大病,妈妈急得昏了头;为了照顾我,把父亲单位分配的一套住房急急的作3万元退掉了,付了首款买到了我住的那个单元,我住在五楼,爸爸妈妈住一楼,妈妈在一楼做饭,端到五楼给我吃;有一次他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鳝鱼,妈妈便用我家的电话拨打一楼,但是怎么打也打不通,我有些奇怪,凑过去看,发现妈妈拨的是我家的电话号码,原来老人家只记得我的号码,心都失衡了;那天下楼时,我发现她往楼上走,我连忙叫住,问她为什么往楼上走,妈妈才醒过神来转身朝楼下走去,因为她总是记着我住在她的楼上。

消瘦了的母带

老天保佑,我的病一年多时间内康复了,妈妈刚刚松了一口气,结果我儿子10岁大时又考到北京戏曲艺术学院去读书,一去就是五年,妈妈又跟着操了五年心。

就这样,妈妈的身体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像一根树杆一些支撑着每天的日子。

疾病缠身的暮年

妈妈渐渐走到了暮年,瘦弱的身体又加上了头昏,失眠和便秘的毛病,整日晕头晕脑,走路也踉踉跄跄,严重时坐都坐不稳,晚上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4.5个小时,很多时候连3个小时都睡不了,饮食能力也很差,每餐只吃很少的一点,有时便秘起来,3.5天都解不出手,痛苦不已。即使这样,妈妈仍旧操心家里人,拖着身体安排茶饭,还要照顾年近9旬的父亲。

相依为命的父母

年,父亲走了,妈妈很悲痛,他们共同生活了56年,艰难了半个世纪。爸爸去世后,孝顺的妹妹帮妈妈在一个新小区买了一套房子,我为了和妈妈一起生活,也搬到了同一单元的楼上。平日,我和妻子,儿子和妈妈一起吃饭,晚上就由儿子和保姆陪着妈妈住。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优秀,也特别孝顺,他俩都在外地工作,除了时常回来看望以外,总是买些好吃好用的好用的东西给妈妈,但是妈妈舍不得吃,食物常常坏了,衣服也只穿旧的。

妈妈是个爱操心的人,总是惦记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为了让老人家放心,我们教会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isionworkers.net/sjzy/9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