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分类及表现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两大类型。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的知识。

慢性胃炎

一、发病原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2、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药物:有些药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杨酸盐、洋地黄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6、环境变化: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7、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二、临床表现

?、上腹疼痛和饱胀;

?、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

?、进食虽不多但觉过饱;

?、出血(尤其是合并糜烂,可以是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为上腹疼痛,疼痛多数无规律、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等。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起病往往较急且重,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

三、病理危害

1、胃出血

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糙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

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

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

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3、胃溃疡

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胃部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4、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

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相关。

本店已开通内蒙,呼市两级医保划卡

欢迎大家到店调理治疗

地址

路线:乘坐16、18、20、27、31、34、59、62、79、88、98、K6中央名都广场下车步行米至丰业大厦院内即到。

中医理疗







































中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isionworkers.net/xgzx/4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