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直播话题只要与脾胃相关,就会非常热闹。本周三晚的《脾胃病的食疗调养》也迎来了很多朋友观看直播,一时间直播间里的提问被频频刷屏。
经历了7次直播的两位老师,现在已是驾轻就熟,hold住全场,易如反掌,侃侃而谈,轻松幽默,即便令人苦恼的脾胃病,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让人焦虑不安了。
对于脾胃病的日常食疗调养,重在对自己的情况准确分析归类,中医称之为“辨证分型”,只有把证型大差不差的分对了,这样接下来的食疗才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提升很多。
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两位老师讲述的7种常见脾胃病的类型,包括每种类型的典型症状,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不过呢,很多人的证型并非那么典型,有的时候会两个类型各有一点,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将两个食疗方结合一下。
如果有拿不准的,欢迎在评论中留言给我们,老师们会解答的哦。
1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丸、疏肝和胃丸、胃苏颗粒。
代茶饮:三花陈皮饮——玫瑰花、玳玳花、绿梅花各3克,新会陈皮6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加减:舌边尖红,舌苔黄,胃脘灼热,喜冷恶热,加栀子3克;舌淡红苔白而润,或舌紫暗,喜热恶冷,口淡不渴,加生姜3大片、砂仁3克。
2
瘀血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丹参饮。
代茶饮:玫瑰花6克、三七粉1.5克(每次,冲服)、炒山楂6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3
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
代茶饮:炒莱菔子6克焦三仙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4
脾胃湿热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代茶饮:新会陈皮6克木香3克佩兰6克(后下)煎汤送服黄连素片2片。
5
肝脾不调
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起。
症状:胸胁胀满窜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代茶饮:炒怀山药30g、炒白扁豆15克、乌梅6克、新会陈皮6克,煎汤代茶频饮。
6
胃阴亏虚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茶饮:石斛3克玉竹6克乌梅6克甘草3克
加减:伴脾气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者加玳玳花、绿萼梅各3克,痛重者加炒白芍6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7
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颗粒。
代茶饮:生黄芪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掰开去核),炒山药10克,饴糖适量,煎汤代茶饮。
此外,王老师还重点讲解了一下“幽门螺旋杆菌”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首先,如果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并没有不适症状,是不建议吃专门杀灭细菌的西药的。
而是应该好好调理日常的饮食习惯,少吃肥甘厚腻、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厌氧菌,痰湿的环境会有利于细菌的存活。
其次,如果感染了同时伴有胃胀、泛酸等不适症状时,可以采取治疗,但是究竟是盯着细菌非要把它杀死杀死,以至于吃西药吃得症状更难受呢,还是以不舒服的症状为着眼点,用中药综合调理,解决不适症状呢?
这点就需要请大家自己斟酌。我们还是要相信身体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的。把不适症状解决,然后健康饮食,细菌无处存活,就会选择离开你的。
《食养天真》直播专栏,这里已经持续更新了8次精彩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扫码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