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最近,无论是蛋鸡还是肉鸡,肌腺胃炎可谓一种常见疾病了。不同的日龄阶段均有发生,对鸡群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青年鸡阶段发生肌腺胃炎后,这群鸡后期会体重不容易达标,体弱多病,继发滑液囊支原体后更是损失巨大,经历过的客户都明白这群鸡将意味着什么......
当然产蛋鸡群也有不少隐形肌腺胃炎,对鸡群的表现来讲零星死亡,顽固性肠道不好,生产性能不高,或伴发不易治愈的呼吸道病,只是没有被引起注意,或者被误诊。
临床症状
雏鸡表现:精神沉郁、整齐度差;羽毛逆立,畏寒怕冷;采食量下降,鸡群有吃细面剩颗粒的现象。粪便呈细长条状。提起两翅后,鸡的两腿贴着腹部蜷曲,不是自然伸直的。
以前本病多发生在30日龄左右,最近有发病日龄提前的趋势,第1周末第2周初多发,第2、3周也是本病的高发期。
青年鸡表现:采食量不高,体重不达标,均匀度差。鸡群的毛色逆立粗糙,不顺滑。粪便细长条状或过料(粪便中含有未消化完的饲料),病程长的,肠粘膜脱落,红粪增多。时间长了,有可能会出现泄泻。
产蛋鸡隐形肌腺胃炎:产蛋鸡毛色不顺滑,有的吐水;过料、红粪多,甚至出现泄泻,产蛋性能不理想,体弱多病,有的时候还会伴有呼吸道,而且不容易治下去,投喂常规呼吸道药物不见改观或彻底。
剖检变化
1、腺胃肿胀或出血;手感变硬,切开见腺胃壁增厚、水肿、乳头肿胀、出血、溃疡,有的乳头己融合、界限不清,严重的出现火山口样的溃疡直至穿孔。
2、肌胃内金增厚变硬易裂开,肌胃内金近腺胃侧有溃疡线,两侧或中间部分出现条纹或溃疡灶,严重的可见严重的肌胃角质层变黑,穿孔或呈火山口样。
3、有的嗉囊有霉菌引起溃疡灶。
4、重症胸腺、脾脏及法氏囊严重萎缩,肠壁变薄无物、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
5、病程长的鸡群,有的肝脏功能也跟着受损,有的出现肾脏体积萎缩。
发病原因
以霉菌毒素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脏器慢性损伤导致最为常见,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因素。
临床最常见肌腺胃炎的发病诱因:
1、饲养密度大,管理粗放。
2、每日饲喂次数少,饲料在料槽中存放时间过长;或者每次加新料都不净槽,直接把新料倒在剩料上面。
原因:育雏前几周鸡舍内温度、湿度相对较高,饲料中蛋白质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水平的生物胺类(如酪胺、组胺、腐胺、尸胺苯乙胺等)和肌胃糜烂素(高温下组氨酸或组胺与赖氨酸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生物胺是代谢过程中氨基酸脱羧后的降解产物,过多的生物胺对动物有毒性,除了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外,这些生物胺类在体内将转化为尿酸盐,导致鸡的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重症可导致痛风的出现。
3、霉菌毒素: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霉菌滋生,玉米又是日粮中不可或缺的原粮,长期慢性霉菌毒素蓄积,导致霉菌毒素慢性中毒。
其中T-2毒素和二醋酸熏草镰刀菌烯醇是该组中腐蚀性最强的霉菌毒素,可引起严重的肌胃糜烂,因为它们对肌胃角质膜具有腐蚀作用,可造成腺胃黏膜和羽毛上皮的坏死;圆弧青霉菌毒素-青霉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腺胃肿大变厚,黏膜增生、溃疡,肌胃黏膜坏死。
4、其它传染病因素导致,如有研究称鸡传支感染可导致腺胃炎。
肌腺胃炎防治
从饲养管理上注意:
1、尽量不要高密度饲养,及时分群。
2、严把玉米质量关,注意及时检查料仓,不可残存发霉变质的饲料,根据饲料及原料状态适时适量添加脱霉剂。
3、在育雏阶段,喂料和饮水尽量少喂勤添,每次加料前都要把剩料清出,再加新料,水亦是如此。
雏鸡到舍的第一天最好能饲喂6-8次,最低4-6次以上,每次添加饲料1-1.5克/只鸡,育雏的前2周尽量每日的饲喂次数在3-4次及以上。
4、药物治疗,根据鸡群发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兽药和抗生素,如健鸡散、白头翁散等。
5、选择质量可靠的鸡苗及疫苗(新城疫弱毒苗、新支二联弱毒苗)。
*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