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她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3/9222434.html

年,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太和门被烧成灰烬。光绪帝大婚在即,按祖制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众人一筹莫展,慈禧太后说:“我有办法!”

时间紧迫,重建太和门显然不可能。

慈禧太后的办法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她居然令扎彩工匠日夜赶工,在太和门的灰烬上,用竹子、树枝,纸糊了一座以假乱真的太和门彩棚。

大清隆裕皇后通过这座假的太和门,进入了紫禁城,开启了她高贵却又窝囊的一生。

备受冷落的大清皇后

隆裕皇后身份特殊,她的本名叫做叶赫那拉·静芬,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

同时,隆裕皇后的父亲又是光绪帝母亲的弟弟,隆裕比光绪大三岁,是光绪的表姐。

大婚之夜,光绪帝折腾了好久,也没有和隆裕做成真正的夫妻。

他一度失态,号啕大哭,诉说着自己在位期间的种种委屈。

光绪帝四岁的时候就登基,名为一国之君,实际上朝政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

无论是军政大事,还是替换身边太监这样的小事,光绪帝都无法做主。

就连选择谁作为自己的妻子,光绪帝也毫无发言权。

隆裕不是光绪帝心仪的女子,而是慈禧太后强塞给他的。

仅仅从外表来看,隆裕就毫无吸引力。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中国20年,他的妻子给很多朝廷贵妇看过病,他这样描述隆裕皇后:“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慈禧太后选择隆裕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和控制光绪帝,光绪帝对此心知肚明。

她带给光绪帝的,更多的是委屈和压抑,甚至耻辱,光绪帝实在提不起什么欲望。

他对隆裕亲近不起来,却又不敢得罪她,“冷落”是光绪帝对待隆裕的唯一手段。

隆裕在后宫中的处境非常尴尬,光绪帝只宠爱与隆裕一同入宫的珍嫔,对她不屑一顾。

而隆裕也做不到按照慈禧的意思监视光绪帝,因此,慈禧对她也渐渐不满。

隆裕曾经对弟弟伤心地说:“我虽然贵为皇后,但总是得小心谨慎,老太后比皇上对我还严厉,稍微疏忽一点,我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隆裕没有什么野心,她生怕打扰到别人,也不敢插手任何事情,只想在宫中与世无争地安然度日。

每当宫中有重大活动,她总是坐在不显眼的位置,尽量远离慈禧和光绪帝,恨不得成为一个隐形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

隆裕想借着这个机会尝试修复夫妻感情,经常去看望光绪帝。

但是,失去自由的光绪帝狂躁易怒,经常对她破口大骂。甚至有一次光绪帝将隆裕头上的发簪扯了下来,扔在地上。

偶尔光绪帝对她表现出些许善意,隆裕简直受宠若惊。

隆裕和光绪帝成为夫妻21年,受尽了冷落,是一对貌不合、神也离的怨偶。

只是隆裕谨守大家闺秀的礼仪和规范,从不抱怨。她的内心到底是多有怨怼,还是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就无人知晓了。

公元年,光绪帝驾崩。仅仅一天后,慈禧太后驾鹤西去。

隆裕太后终于从毫不引人注目的后宫走上了历史前台。

二、亲手结束大清王朝的皇后

慈禧临死前,深知隆裕没有操纵政局的能力。

而慈禧选择的下一任继承人是三岁的溥仪,年龄幼小,无法处理政事。

因此,慈禧太后安排光绪帝的弟弟,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

为了防止载沣一家独大,篡夺政权。慈禧遗诏中命令载沣但凡遇到重大事件,必须面请“隆裕皇太后懿旨”。

隆裕太后一跃成为大清王朝最尊贵的女人,也肩负了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两个沉甸甸的重大责任。

一个责任是抚育幼小的溥仪,让他成为合格的帝王。

对于从未生育过的隆裕太后来说,她对待幼童毫无经验。

课业上,她为溥仪亲自挑选了老师和伴读。

生活上,她用极端的严苛手段对待溥仪。

溥仪从小肠胃不好,隆裕为了调理他的“龙体”,下令节制溥仪的饮食,只允许他吃粥。

年幼的溥仪常常饿得到处找东西吃,他的肠胃病越来越严重。

每当溥仪犯了错,隆裕就将溥仪关在一间小黑屋里,无论溥仪怎么哭喊哀求,隆裕都不搭理他。

在这些手段的管教下,溥仪对隆裕既忌惮又厌恶。他不敢反抗隆裕,却将心中的不满报复到其他人身上,总爱发脾气折磨人。

另一个责任是作为大清王朝的掌权人,保证帝国的稳定发展。

隆裕并非对政事一窍不通,她喜欢读书,在宫中也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文学和历史。

可是,她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又唯唯诺诺了一辈子,真正开始掌权后,竟然没有亲信可用。

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防止被载沣制衡,隆裕极力拉拢朝中势力很大的庆亲王奕劻。将奕劻的心腹袁世凯也当作了自己人。

然而隆裕太后性格懦弱,手段也过于稚嫩,在与载沣的权力斗争中,隆裕几乎是完败。

三年多的时间里,都是载沣执掌朝政,隆裕只是在后宫中抚育幼帝,听听戏而已。

年,武昌起义爆发。

载沣无力执掌风雨飘摇中的大清王朝,竟然辞职了,将权力又还给了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又一次不得不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复杂的局势让久居深宫的女人无所适从,昼夜难安。

此时,隆裕信任的袁世凯上书请求清帝退位,隆裕号啕大哭,不知所措。

不退位,恐有性命之忧。退位,大清王朝将结束在自己手上,自己岂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千古罪人?

她从未真正掌握过大清的政权,此时这个千疮百孔的王朝却由她来决定生死,这真是一个笑话!

面对袁世凯的步步紧逼,无计可施的隆裕太后最终以“诸皇族宜俯从民意,以救生灵”为由,接受《优待清室条例》,签署《清帝逊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结束了大清二百余年的统治。

这是年,隆裕签署好退位诏书后,将溥仪紧紧搂在怀里大哭起来。

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中记载:“隆裕抱着溥仪然泪下道:‘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何况今已到了国无宁日,生灵涂炭的地步,敢问于心何忍。’”

以后,隆裕带着溥仪蜷缩在紫禁城中,关着门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

这份诏书的签署,再加上皇亲国戚将清帝退位的责任归咎于隆裕身上,导致她倍感压力,颇受煎熬,终日郁郁寡欢。

仅仅一年后,46岁的隆裕太后逝世。

三、隆裕太后的真正死因

隆裕太后死后,有传言说她的死是袁世凯一手造成的。

为了以正视听,袁世凯专门对隆裕之死进行了一番调查。

结论是:隆裕太后常年有肝郁以及脾胃不和等病症,太医为她开了很多药,却要求她不能饮水,也不能见风,时值冬日,室内常用炭火加热保持温度,隆裕太后可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或者脱水而亡。

隆裕的肝病持续的时间不止一两年,再加上心情郁结,身体极度衰弱。承受不了稍许环境变动或者身体变化而亡,合情合理。

她的死并非暴亡,而是日积月累的身体疾患和精神压力所致。

至于袁世凯害死隆裕太后的传言,实属无稽之谈。

隆裕太后在大清退位诏书上签字,正如袁世凯所愿。

隆裕太后活着,对袁世凯有利无害。

她对袁世凯没有任何威胁和阻碍,袁世凯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害死隆裕太后。

隆裕死后,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当天发出通知: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处理隆裕太后丧事,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围黑纱,军官刀柄缠黑纱。

副总统黎元洪称隆裕太后为“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可惜这些荣耀对死去的隆裕太后来说,已经形同虚设。

她活着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只有恐惧、无奈和无尽的孤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isionworkers.net/ysdp/10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