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字揭秘脾胃病的饮食调理建议收藏

我们一直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内经》教导我们要“谨和五味”。

那么如何调理饮食呢?

今天我们就用八个字总结一下饮食养生的注意事项。这八个字就是淡、少、缓、洁、软、温、鲜、精。

前三个字是针对饮食习惯而言的,后面五个字说的是食物本身的注意要点。

接下来就且听我一一为各位道来。

饮食宜淡

你一定经常听到老人家说,淡味能养胃。历代养生的理论虽各有发挥,却都主张最好保持清淡的素食。

素食易于消化吸收,不仅有利于胃病的恢复,确实也能延年益寿。

淡味更深层的意思是强调饮食不可味“厚”和味“重”,味过厚过重就会伤人。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失。”

阐明了五味偏嗜的具体危害。这些也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了。

而嗜味清淡者,自能神清气爽,疾病少生。

饮食宜少

少是指适量饮食,懂得节口。

三餐中晚饭宜少,食物坚硬、难消化者宜少,荤腥油腻的食物宜少;腐败之味、香燥炙煿之物宜少;

茶和咖啡宜少饮,不饮最佳;酒宜少饮,切忌大醉。胃病更要戒酒。

现代饮食观念提倡少食多餐,我们可以一日进食三到四餐,食量以七成饱为宜,注重营养的搭配。

临床上发现,有些脾胃病的患者因为自己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差,心理上唯恐发生营养不良,而千方百计地增加食量,往往会适得其反,加重胃的负担,造成伤食。

饮食宜缓

这一点意在吃饭要细嚼慢咽。

关于细嚼慢咽的好处,我们在这个饮食习惯正在慢慢摧残你的胃,快进来看看这篇文章里已经有详尽的论述,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点进链接再看一看。

饮食宜洁

脾胃病患者,脾胃已伤,抵抗力差,更应防止药物致病菌和寄生虫的感染,注意食材的选购、制备和贮存,以及食具的清洁卫生等。

现在大家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已经习惯了点外卖,但种种报道总在提醒我们,外卖在清洁这一关似乎老是会出现问题。

所以,大家还是尽量少吃外卖。

饮食宜软

坚硬之食最难消化,而油烹煎炸及半熟之物、干果等更难消化,甚至会刮伤血络,引起出血或糜烂。

有基础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食物的质地,以软烂为佳,方能便于消化。

饮食宜温

脾胃虚弱的患者大多都知道不可以进食生冷,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喜欢什么都是热的,吃热烫的食物,喝很烫的水。

殊不知热烫的饮食对黏膜娇嫩的咽喉和胃脘都会造成极大的损伤。因此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食物的温度一定要适中。

事实上适中两个字可以概括大多数的饮食注意,凡事都讲究有度嘛。

此外,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喝冷饮,比如奶茶之类的,含糖量多,商家也舍得加冰块。往往是喝时一时爽,胃内一片冰。

建议大家尽量少喝奶茶冷饮。

饮食宜鲜

食材一定要新鲜。

现在大家工作繁忙,可以会经常在冰箱一次性塞满食物,一个不小心,食物就会过期变质。那么一定不要因为害怕浪费而吃变质的食物,尤其是水果,也许省下来的钱就成了医药费。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吃多少就准备多少,算好吃完的时间。

此外,腌制食品也一定要少吃,很多老人家喜欢自制一些腌菜吃,但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会明显提高消化道癌症的发生几率。

进食盐分过多也会增加血管壁的负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饮食宜精

指的是脾胃病患者不宜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是存在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

有消化道出血者有时需要行无渣饮食。

精的另一层含义是适量而富含营养,这就需要我们对食材进行一定的搭配,尽量做到种类丰富,确保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在脾胃病的发作阶段,哪怕是相宜的食物,也不能强行进食,吃下去不消化反而会损伤脾胃。

在脾胃病的重症恢复期,患者胃气初复,可能还存在湿滞未尽,如果这个时候没忍住贪口福,或者是急于进补,就有可能导致“食复”。

因此,在疾病的后期一定要仔细观察病情,视脾胃功能恢复情况,谨慎膳食。

在急性胃肠病如腹痛、吐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时,往往还需禁食。

当然,只要病人腑实得通,病情缓解,就应尽早让病人恢复进食,以保护胃气。

毕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得以恢复正常,疾病的预后就能加快进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isionworkers.net/jbjs/7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