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和自已最亲的人除了生你的人,就是你生的人。
还有一句话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孩子和父母的渐行渐远。
想起父母正在老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也会后悔没有在家多陪他们,但是真的相处起来,又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一方飞速成长,一方慢慢老去,彼此之间从生活方式、到人际关系、视野认知、鸿沟越来越大,年轻人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包容,更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们、爱他们。
《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在照顾生病的父亲时,提出了这样的思考:
伴我们长大的父母终会老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如何做好心理准备,陪伴、接纳老去的父母?
如何面对也在慢慢老去的自已?
面对衰老是需要勇气的,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已。
著名心理咨询师黄海贤在《幸福课》中谈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而我们的不完美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不完美的父母,一个是不完美的自已。
黄海贤导师还提到:与家人的相处,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会因为距离太近而伤了自已,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凉了心意。保持边界感,更利于维持家人的感情。
我认为,和父母的关系,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
一,自已认为对的事,不再期待父母的评价。
我小时候是个乖乘女,认为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从上大学的时候选专业,到后来结婚成家,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内心也有抗争过,因为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但也只是自己心里做斗争,最后还是依从了父母。我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想让我有个安身的定所。
现在看来,父母是为了我少吃生活的苦,但是却不知道我心里的苦。几十年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完全把自己活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好在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十点读书,参加了二十一天写作训练营,后来又加入了三年成长营。每天和优秀的伙伴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每天很踏实,能量满满。
就像《部分心理学》所说:我们自以为身上拙劣的部分,实际上都是未被开发的钻石。
其实,不光是和父母,和我们身边的人都一样,彼此生活环境不同,无法互相理解,也很正常。
三观不同,就多关心生活,少交流思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彼此不生分,没隔阂,刚刚好。
二、把自己和父母的事分开思考,珍重彼此的生活习惯。
小时侯,自己很多决定是父母在做的,父母老了,就反过来,需要孩子为他们做决定,孩子会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教父母怎样生活。
可是父母几十年来养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改变起来很难,一样东西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常常成了争吵的开端。
就拿我母亲来说吧,她吃饭有一个坏习惯:吃饭的时候盛一饭碗,边上必定会放一杯白开水,边吃饭边喝水,被我看见了老是挨批评。后来,她改变吃法了,往饭里倒一点儿开水,伴着饭吃,基本不吃什么菜。
因为她肠胃不好,还有很严重的胃病,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吃护胃药,吃饭是她的一大难事,套用她的原话“看到饭就够了”。
吃饭吃菜是补充身体最基本的能量,可她消化不了,吃饭就凑合着,买的牛奶也不喝。走路没力气,去年摔了一跤,两个胳膊、一条腿全骨裂了,在床上躺了一百多天。
因为手脚不能动,需要喂饭,我和父亲就成了“坏人”,每顿都多喂一点儿,而且坚持每天两顿纯牛奶。别说,这招挺管用,她的饭量增加了,身体也好了很多。三个月的时候就自己慢慢下床锻炼,恢复得挺快。
现在吃饭的习惯又变了,改成汤泡饭了,不过好在还夹一点菜,还坚持喝牛奶。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再说,毕竟那是她的生活习惯,说太多起不了作用,只会让我们之间闹不愉快。
决定怎样度过晚年生活的,是父母本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人生。
三、三代同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父母想要的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生活是件挺难的事,尤其成家立业之后,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学前教育、兴趣班,这些消费占去了我们工资的大部分。“举起了砖头就抱不了孩子”是我们的真实写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讨生活,家里就靠父母撑着,带娃变成了他们的职业,还是免费的,还得搭上自己的养老钱。
生活习惯、带娃方式的不同,和父母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基本上都是互相忍着渡过难关。
很多老人在把孙子孙女带到上小学,能独立上学后,都想老两口单独过日子,好好安度晚年,做自己想吃的饭,逛自己想去的地方,毕竟将就了好几年,也该有自己的晚年生活了。这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解脱。
但对于我们做子女的来讲,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是我们好好孝敬他们的时候,“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我们的心声。
如果用季节来形容我们和父母,我们是炎热的夏季,士气正旺,干劲十足;父母是严寒的冬天,身体机能下降,处于活一天“赚”一天的状态。
正如岸见一郎所说“我们无法在严寒的冬日体验夏日的暑气熏蒸,或是在炎热的夏日体验冬日的冰天雪地。”
陪父母变老,保持“一碗汤”的距离,给彼此独立的生活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爱,选取彼此想要的生活方式,又何尝不是一种爱。
海蓝博士说:“对父母的爱是:尊重接纳、边界清晰、爱人爱已,利人利己,自我负责”。
而和父母相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我们各自独立成熟,但又彼此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