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要靠调养的
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三分治疗,七分保养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前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
为什么现在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胃病,一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所致,二是跟饮食有关。如今基本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有些甚至每天大鱼大肉。饮食好坏决定胃的健康与否,有些食物吃了对胃有益,有些则不然。
下面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胃病“吃”掉
面食
主食
反酸多的,不要喝粥
大部分胃病病人会被要求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看起来“白粥”是最符合这个要求的。
可是,有很多病人抱怨说吃了白粥往后,经常出现反酸的情形。这是由于,平常情形下,人体在进食后一个小时,胃酸渗出就会到达顶峰。而胃要把食物全数排到肠道里,要大约两个小时。
也就是说,到达胃的食物,有一个多小时和胃酸“亲密接触”。但若是只是喝白粥(或牛奶),胃排空的时辰就会相对更短,如此一来,就会形成白粥已到小肠那儿“报到”,胃酸才姗姗来迟的情况。
扑了个空的胃酸,没有食物被消化中和,就只能“变节相向”,把胃黏膜本身给侵蚀了。
白粥中的淀粉易于发酵,提高胃内酸度,这也是缘故缘由之一。
其实,不仅是粥,通常由米做的食物,如米粉、沙河粉等,都存在易形成胃酸过多的情形。
面食是较好的选择
平常的面食都略偏碱性,并且与粥、牛奶相比,排空时间较长,既易于消化,又不会形成反酸。因此,面食相对来说,是胃病病人较好的主食选择。
但是,南方大局部地区的人都爱好吃米食,不爱好吃面食,这也无妨。
爱好喝粥的病人,不妨在粥中加一些肉类或皮蛋共煮,如此就可以减少进食后反酸情形的产生。
少吃
甜食
之所以说患胃病不能吃甜食,是由于甜食进入胃后,经由发酵会变酸,从而添加胃内的酸度,对胃黏膜会形成更大的威胁。
所以,患病时,尤其是以胃痛为首要表现的病人,仍是不吃甜食(如巧克力、甜点心等)比较好。
中性
水果
急性期,少吃水果
对水果的限制,主要是从胃酸的角度去考虑的。甜的东西到胃里会变酸,酸的东西又容易增加胃的酸度。所以,在胃病的急性期,尤其是胃酸过多的病人(表现为反酸、胃痛为主的),还是少吃水果为好。
慢性胃病,选中性水果吃
慢性胃病病人体质多偏虚,因而从中医角度看,也是少吃水果为妙。实在喜欢吃水果的,应尽量选择性平(不偏热、不偏寒)的水果,如葡萄、龙眼等。当然,患萎缩性胃炎的,或胃酸分泌不足的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没有胃口,胃胀),适当进食一些酸酸甜甜的水果,不仅没有坏处,反而有治疗作用。
护胃
牛奶
要护胃,牛奶勿空肚喝
不少胃病病人,总感到喝了牛奶后肚子不舒畅。
其实,牛奶富含蛋白质,呈弱碱性,它进入胃中,不仅可以中和胃酸,还会在胃的侵蚀面或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所以,牛奶对胃是有保护作用的,但前提是喝的要对。
胃病病人饮用牛奶时,应该与淀粉类食物(如面包、馒头、饼干等)同食,以延缓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加重胃病病症,还可以起到呵护胃黏膜的作用。
但以胃胀为主的,要停止喝牛奶,由于牛奶含有大量的乳糖,乳糖会在肠内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可使病人出现腹胀、腹痛甚至腹泻等情形。
豆浆
豆类
不能吃豆,豆浆不一定
豆类对胃的影响包括三大方面:
机械作用。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难消化,豆类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这些物质不易吸收,而且会损伤胃黏膜。
刺激胃酸。豆类含有较高的嘌呤,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豆制品。
产气作用。豆类含有较多的低聚糖,这些物质经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因此腹胀病人不宜进食豆类。
至于豆类煮汤能否喝,或豆奶、豆浆能否食用,这些因与单纯吃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要具体食物具体分析。
最准确的分析方法,就是先少量进食,看看自己进食后有无出现不适,或症状有无加重,如果没有,就可以吃。
MORE
更多精彩文章
把它蒸熟,只吃一口,孩子咳嗽,管两三年不再发!
枕头里放它,护脑血管一整晚,两病齐愈~99%中老年人都需要
妈妈,我吃了这种感冒药怎么聋了?看完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