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四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2/6118783.html

八、慢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主张无症状者无需进行治疗。若有症状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远离病因

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药物如NSAID等。

2饮食治疗

原则与溃疡病相似,多次少餐,软食为主,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更重要的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食谱。

由于本病也是胃粘膜有炎性改变,其抵抗力,消化能力减退,因此,同其它胃病一样,饮食要注意少渣,少粗纤维素,避免机械刺激,也应注意饮食易消化,减少胃的负担;同时,还应避免化学刺激。本病禁忌的食物很多,如各种酒类,浓茶,咖啡,辛辣味的各种调味品;此外,辣椒、生姜、胡椒,一些不能单独作用食物,盐腌过咸和含粗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亦应避免食用。

3药物治疗

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慢性胃炎多数胃酸偏低或无酸,但其本身无特殊治疗,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如1%盐酸l0ml,口服,3次/d,胃蛋白酶合剂10ml,口服,3次/d。但胃液分泌量每天达1.5~2.5L,30ml1%盐酸根本不能改变胃液的pH。还有些患者服盐酸后反觉胃部不适,可能是黏膜糜烂,盐酸刺激所致。有报道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亦较显着,Swynnerton也给无酸的消化不良病人服用碱性药物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些从理论上尚无法解释,但事实经验如此。近年来发现Hp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的关系密切。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对Hp阳性慢性胃炎病人应采用抗Hp治疗。Hp的消灭有助于活动性炎症的恢复。试验证明Hp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包括甲硝唑(灭滴灵)、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等。此外,胶体铋对Hp也有效果。我们单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治疗慢性胃炎,剂量0.1g口服,3次/d,4周为一疗程,Hp清除率可达54%,加大剂量采用大剂量清除率可达80%,并发现Hp清除后症状改善,活动性炎症消退,但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关系不大。Hp的复发和耐药是2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治疗方案停药后Hp很快再度繁殖,一般认为在停药后1个月Hp阴性者,病人常于12个月后仍保持Hp阴性(即Hp根除)。单用一种药物容易引起Hp耐药,因此。目前国际上推崇叁联疗法,并取得较好的Hp根除率,最高达90%以上。常用的联合方案有两类即:包括铋制剂在内的叁联疗法和包括PPI(质子泵抑制剂)在内的叁联疗法。

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发现,有些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在治疗溃疡病的同时,胃窦炎也明显好转,如前列腺素E和硫糖铝。前列腺素E具有抑酸和细胞保护作用,硫糖铝有刺激前列腺素的释放,刺激黏液和HC03-的分泌,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对于PCA阳性的慢性胃炎病人,特别是合并恶性贫血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5mg,口服,3次/d,2~4个月,但临床效果不肯定,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

此外合并贫血者,若为缺铁,应补充铁剂。大细胞贫血者根据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分别给予补充,方法是维生素B~mg/d肌注,20~30天,叶酸5~10mg,3次/d,直至症状和贫血完全消失。胃泌素对胃黏膜确有营养作用(trophiceffect),曾有过试用的报道,效果也不满意。因为腺体萎缩,作为生发中心的腺颈部已不复存在,不可能再新生腺管。而且根据试验,萎缩性胃炎的细胞更新率已经比正常高1倍,其增生部位主要在腺表面上皮,故不宜使用。治疗胃炎的成药,市售很多。效果均不肯定,如能改善症状即可为“良药”。不必长期服用,因为这些药对胃黏膜组织学变化并无作用。

4气功治疗

气功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常取得明显效果,一般多应用内养功法,通过“入静”、“放松”、“调息”的主动锻炼,使机体阴阳过盛得到纠正,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本功法可分数个疗程进行,每个疗程20天,中间休息7~10天,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

5推拿疗法5.1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胃气壅滞与脾胃虚寒两型。

5.1.1胃气壅滞5.1.1.1症状

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有酸腐气味,或有明显伤食病史,或有感受外邪病史,或有怕冷、怕热、肢体困重等感觉,舌红,苔薄白或厚,脉滑。

5.1.1.2选穴

中脘、建里、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5.1.1.3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于患者右侧,先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结合四指摩法在胃脘部治疗,重点按揉中脘、建里、天枢等穴,继之用一指禅推法结合按揉法,在足三里穴操作,时间约10分钟。患者俯卧位,用较重的点、按法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治疗,时间约2分钟,用擦法在背腰部操作,以透热为度。顺时针方向摩腹,重点在中脘、天枢穴。[2]

5.1.2脾胃虚寒5.1.2.1症状

胃脘隐痛,遇寒冷或饥饿时疼痛加剧,得温暖或进食后则缓解,喜温暖,喜按揉,伴有面色差,神疲,四肢乏力、不温,食少便稀薄,或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弱[2]。

5.1.2.2选穴

中脘、建里、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气海、关元、天突、章门、期门、肾俞、命门[2]。

5.1.2.3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于患者右侧,先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结合四指摩法在胃脘部治疗,重点按揉中脘、建里、天枢等穴,继之用一指禅推法结合按揉法,在足三里穴操作,时间约10分钟。用柔和的一指禅推法结合揉法,自天突向下至中脘穴治疗,重点在气海、关元,在气海穴治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然后轻柔地按揉两侧章门、期门,时间约3分钟;用较重的手法按揉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轻推、擦足三里穴,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及腰背部肾俞、命门穴,以透热为度。

5.2方一

病人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两旁治膀胱经顺序向下经三焦俞,往返4~5次,然后用较重的按揉法可肝俞、脾俞、胃俞治疗,时间约5分钟。

5.3方二

以下方法对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者有效:

①用拇指指端按压足三里,左右各3分钟。

⑦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三阴交,左右各3分钟。

③中间三指并拢,用指腹按揉中脘3分钟。

④双手拇指用力按压背部的胃俞10次。

5.4医案

患者,男,33岁。胃脘部剧痛2日。平素喜饮酒嗜辣,胃痛时作。在外院曾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此次因饮酒引发胃痛剧作而就诊。问诊:胃痛较剧,自述须俯卧睡觉方觉痛减,伴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考虑其病史较久,久痛入络,治疗除基本穴位操作外加用轻推督脉10分钟,揉按胃俞5分钟,揉天枢5分钟,每日1次。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1个月后胃镜检查示阳性征象消失。嘱其戒烟酒,忌辛辣,随访1年未复发。

6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以中脘、内关、足三里为主;酌配胃俞、脾俞、期门、关元、三阴交及背部敏感点,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另外,可采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法治疗。

体针:主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配气海、内关;

耳针:可选用胃、脾、交感、神门等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isionworkers.net/sjzy/6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