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只有经过它的加工,人体所摄入的食物才能转化成易被吸收的养分。所以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所摄入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门,再加上很多人工作压力大,一有空闲就通过吃喝来解压,正因为这样,胃也承受着很大的工作量,受伤也是常有的事。
“三分吃,七分养”,想好胃好,其实无非就是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养”。小编身边就有几位原先胃病很严重的朋友,随着年龄增长,近几年身体状况反倒越来越好,问他们经验,无非也说是靠“养”,不但戒掉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还能顺着胃的“喜恶”养护它。
胃的喜恶我们要知道。
胃怕“饱”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吃得过饱的人说”把胃都撑大了“。其实胃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器官,每次吃得过饱还真的能把它撑大的。胞胀的次数越多,胃的容量过大,胃壁会变得越来松弛,胃蠕动的功能就会衰退,这样就会导致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各种胃病。
从健康的角度讲,提倡吃到七分饱。所谓七分饱,就是说,感觉胃里面还没有装满,对食物的热情也没那么高了,但又会习惯性地还想吃几口,这时候不妨撤走食物或换个话题。
胃怕”快“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时候连坐下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饭像打仗,三口并两口地吃完了事。
吃得过快,食物还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大块的食物直接进胃内,它根本就来不及消化。时间长了,很容易引起胃病。
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如果习惯快的人一时慢不下来,每次吃饭时不妨提醒自己数咀嚼次数,每口饭以咀嚼30下为宜。每次进餐时间也不要过短,早餐时间在20分钟,中晚餐在30分钟左右。另外,进食时不要看手机或报纸,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中,也会放慢咀嚼速度。
胃怕“冷”
很多人大冬天喝冷饮、啤酒、冰淇淋,其实冷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引起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引起腹胀、腹泻和胃部不适。
夏天有些人贪凉喜欢赤子身子睡席子、开空调,这样也会引起胃部着凉,引发各种不适。所以平时无论外出还是睡觉,要注意腹部保暖。
胃怕“晚”
很多人现在三餐根本不定时,特别是熬夜一族,压根儿不知道吃的是早饭还是晚饭。也有些人一忙起来就忘了饭点。
有时候我们很饿,过了点又不饿了,这种“饿过头了”并不是好事。因为人体的胃酸是在持续分泌的,如果经常不按时吃饭,胃里空空如也,胃酸就会容易损伤胃粘膜,时间久了,就容易得胃病了。所以到了饭点就吃饭,别让胃饿着。
另外,中医养生讲究顺天时。一般早餐建议9点之前进食完毕,因为这时候胃经当令,午餐建议在11—13点,至于晚餐千万别吃得太晚,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相当于你在睡觉了,胃还得加班加点帮你在消化食物,不得胃病才怪。每天有规律的吃饭对胃是最好的养护。
胃怕“咸”
因为食盐的渗透性高,摄入过多会对胃粘膜造成直接损害,引发各种胃病。
另外,一些含有较多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如熏鱼、腌肉、咸菜、香肠等等,也是胃所害怕的。
胃其实很娇弱,平时有些什么不适,它会第一时间告知你,要养好胃,就得好好避开这些它所怕的。当然,胃还有三喜:
胃喜“揉”
饭后揉一揉肚子。可别小看这个动作,其实这是胃最喜欢的。每次吃好饭15分钟以后,对腹部进行轻轻地按摩,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强对食物的消化,还能增加排便能力,缓解便秘。
方法:用手掌轻触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方向按5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5分钟。用力适度,由轻到重。
胃喜“熟”
很多人喜欢吃生的食物,生的蔬菜,生鱼片,甚至半生不熟的牛排或羊排。
其实经过几万年的进化以后,现在早已不是那个茹毛饮血的时期,人类的胃更适合经过高温烹熟后的食物。食物经过烹熟后既可以达到杀菌效果,又能食物变得更加软,有利于胃部的吸收和消化。像一些肉类或海鲜类食物中,本身含有一些寄生虫,只有经过高温才能被杀死。
胃喜“黄色食物”
按照中医理论,黄色入脾,包括橙色、黄色,这些食物,有补脾益气、理气通窍的作用。
脾胃虚弱者,多半是因为其体内水湿不能更好地运化,而黄色食物能帮助脾胃化湿运化的能力增强。在民间,很多做完月子的产妇用小米粥来调理,也是帮助其气血化生。
脾胃虚弱的人多吃一些黄色食物,如小米、玉米、南瓜等,既便宜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