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麻风村的代课老师十三载教书育人,

白癜风病是怎么引起的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总得有人在这里教小孩子,只要能扛得住就再坚持坚持吧。真是不想让下一代再延续贫困,与世隔绝了;真是想看到孩子们一拨一拨地长大,都能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35岁的阿木布切,家中有三个未成年孩子,两位患病老人需要养活,却选择坚守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一个“麻风村”做代课老师。年至今,他已经坚持了整整十三年。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胜利乡葵花村,是一个海拨在米以上的小村庄。因山高路远、缺医少药,经过了几代人的时间才彻底摆脱了麻风病的笼罩。可“麻风村”的名字,却像烙印一般挥之不去了。

这里土地贫瘠,无法耕种。为了生存,十多年前开始,青壮年就陆续去往山外打工,村里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贫困让这个村庄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的孩子没有学上,也没有人愿意来这里教书。村里那间摇摇欲坠的破房子算是“学校”,而当时“学校”其实空无一人。

年,阿木布切从学校毕业,年他听从内心,毅然选择了上山代课。其实阿木布切并不是这里唯一老师,早在年,年长他八岁的木牛尔哈老师已经上山代课。此后的十三年,两人便成了常年在这里教书的“老搭档”。

因为老师不够,村里学生也不多,学校是隔年招生。年级也会根据学生年龄情况隔年开设,中间没有的年级,学生就等到来年再继续往上读。目前学校设有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共有27名学生,除了三名汉族学生外,其他的都是彝族。课程则只有语文、算术等基本学科,程度只能达到扫盲水平。

“最多的时候,学校能有50多名学生,最少的时候就几个。有本村的孩子,也有邻村来的孩子。邻村有多远?有的孩子单趟需要走1个半小时。往返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我们上午是9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每次说起孩子的上学路,阿木布切既心疼又无奈。

除了上学路的艰难,学校的学习生活条件也极其简陋。“快入冬的时候,小孩子们都要山上拾柴,因为冬天要在教室里烧火取暖。我们平常就是简单做些吃的,山上没什么吃的,我们也没钱买太多东西带上来。”为了更好照顾孩子们,阿木布切每周星期天从家里上山,周五晚上再披星戴月地下山。

如今学校的条件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

“这些年政府给盖了新教室,我们再也不用自己修房子,也不用担心哪天房子塌了,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可以很安心了。”

“现在还修了一条路,好走多了。当初刚来这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的羊肠小道,实在没有路的地方就翻山越岭,慢慢地便爬出了一条路来。”经历了学校这些年的变化,阿木布切有些感慨。

“当时代课老师每月工资是元。现在好了,每月有块钱。”代课老师这条路,现实很难,养活家庭也很难,可阿木布切和木牛尔哈一走就是十多年。他们目睹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成长,见证了学校一年又一年的变化,唯独没能帮到自己的家庭。

阿木布切的三个孩子均年幼,主要靠妻子照看。因为平时都在学校,家里的两亩地也是妻子打理,收成的玉米只够喂两头猪。母亲有冠心病,父亲右眼长了个肿瘤,医院看,医生告知要摘掉眼球,手术现在还没有做。

木牛尔哈的情况也没多好,他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妻子有严重的胃病、头疼病、风湿,经常要看病吃药,小孩都在上学,光是这些基本支出就已经是很大的负担。

这十几年来,两人曾有下山挣钱的其他机会,即便去镇上或乡里打工,收入也可能是现在的三四倍。可他们很默契,都没有选择离开。

为什么要留下不走?

“小时候我住在山上更远的地方,就是靠好心人的帮助才完成学业的,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总得有人在这里教小孩子,只要能扛得住就再坚持坚持吧。真是不想让下一代再延续贫困,与世隔绝了,真是想看到孩子们一拨一拨地长大,都能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所以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持下来了……”

村里没有其他老师,即使来了也因环境的艰苦无法留下。“如果这所小学没了,孩子要么去三十几公里以外的村子上学,要么就干脆不上学了。”

村子的未来,那些孩子的未来,让阿木布切和木牛尔哈都无法轻易割舍这里。

可他们做这个选择的同时,却“轻易”放下了同样需要他们的家庭。

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偏远山区,在那些贫瘠的小山村,还有更多的“阿木布切“、“木牛尔哈”,他们是肩负着贫困地区教育重任的一线老师,他们凭着“得到过”就要“给出去”、“不能让下一代延续贫困”的朴素情怀,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然而抛开代课老师这个身份,他们也是儿子,是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不得不直视自己家庭的艰难,他们的孩子需要上学,他们的父母会因年老而疾病缠身,他们的生活应该有所改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isionworkers.net/jbjs/9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