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根据病变程度及范围,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及萎缩两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上腹疼痛,疼痛多数无规律、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等。多数患者可无症状。萎缩性胃炎: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还有一种特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开始往往较急而且重,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大致分为七种情况:
1、食滞伤胃型: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
2、胃阴亏虚型: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
3、热邪犯胃型: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
4、肝郁犯胃型: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
5、肝火犯胃型: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
6、湿困脾胃型: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
7、脾胃虚寒型: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属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温阳健脾。
好消息!上海感恩护理院医保开通啦!
收治对象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后、严重颅内感染后等)康复期患者;
2、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期、中期、晚期);
3、长期卧床的截瘫患者、脑瘫患者和植物人;
4、手术后病情稳定,但仍需住院护理的老年病人;
5、各种常见老年慢性疾病及并发症患者;
6、恶性肿瘤晚期等临终关怀患者。
-
--
--
导航